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最新动态 >
“禹您同行”栏目此次关注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发起的“寻找民间德艺双馨易经学者”活动,而烟台的秦万峰老师,正是这场活动中颇具代表性的民间易贤。聊起他与易学的故事,没有“大师”的距离感,满是烟台乡间的烟火气,还有一份“守正道、拒乱象”的踏实——作为土生土长的烟台人,他把易经智慧揉进了邻里生活、渔民出海、企业经营里,成了当地人口中“接地气的易学者”。
秦万峰老师和易学的缘分,是从烟台乡间的生活里长出来的。早年在村里,他常听长辈说些 “过日子的讲究”:农家盖房要 “择向避冲”,其实是怕风吹得太急、阳光照不进;渔民出海前 “观云辨势”,是怕遇上坏天气。后来他才明白,这些朴素的经验里,藏着 “天人合一”“变易” 的易理 —— 原来易经不是脱离生活的 “天书”,是老祖宗总结的生活智慧。这份启蒙让他往后数十年研学都没走偏:读《周易本义》《三命通会》这些经典,却从不说 “八字改命”“风水招财” 的噱头,反而把 “阴阳平衡” 说成 “生活节奏别太急也别太懒”,把 “五行生克” 解释成 “看事情要想到它的关联”,在烟台民间攒下了 “实在、有用” 的口碑。
在易学实践上,秦老师最特别的,是把易理和烟台的地域特色拧得特别紧。烟台多海风、潮气重,他给邻里看住宅,不聊 “气场玄虚”,只说 “通风得好、采光得足”,把传统风水 “藏风聚气” 变成了 “科学改善居住环境” 的建议;渔民出海前找他,他也不搞 “吉凶预测”,而是用 “坎卦属水、兑卦属风” 的关联,提醒 “水性润下、风性灵动,看着云变就早做准备”;给当地小企业咨询时,他用 “乾卦六爻” 对应企业阶段:初创期就像 “潜龙勿用”,得先把基础打牢;到了成熟期就是 “飞龙在天”,该抓住机遇冲一把。这种 “用易理帮着想办法,不是用易理编说辞” 的方式,让不少烟台人慢慢明白:原来易学不是迷信,是能帮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工具。
更让人佩服的是秦老师的 “德”—— 面对市面上 “高价改运”“天价风水” 的乱象,他从不动心。有商户想花重金请他 “布招财局”,他直接拒绝,反而劝对方 “选商铺得看人流多不多、顾客进出方便不方便,这比啥‘局’都实在”;邻里闹家庭矛盾来求 “算命解惑”,他也不拿 “宿命论” 搪塞,而是讲 “家人卦要和、谦卦要让” 的道理,教对方换位思考。他常说 “易经是老祖宗留给所有人的财富,不能拿来当谋利的工具”,平时还用烟台方言给大家拆讲解易理里的处世智慧:谁遇到坎儿了,就说 “否极泰来,熬过去就好了”;谁待人太计较,就劝 “厚德载物,包容点日子才顺”。
访谈尾声,韩名禹从 “禹您同行” 栏目的视角提到:“中和堂易经研究院找‘民间易贤’,找的大概就是您这样‘接地气、守本心’的人。” 秦万峰老师笑着说:“我就是想把易经的真义说清楚,别让它被误解、被滥用。” 从栏目观察来看,秦老师这样的民间践行者,恰恰是破解当下易学传承困境的关键 —— 他们不追 “大师” 名号,只做 “传声筒”;不玩复杂术数,只传生活智慧,让易经从 “神秘圈子” 走回大众身边,真正成了滋养生活的文化养分。而中和堂易经研究院的这场活动,也正是想汇聚更多这样的力量,一起为易学正道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