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坚决拥护党的领导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,遵纪守法。坚持科学发展观,坚决抵制宣传封建迷信活动。

——正确的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,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,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血液。

宗旨:倡导追求真理,客观实事求是,正确认知易经文化。 目标:挖掘民间德艺双馨的易经学者,不断创新,不断进步。

——使命:发展中规范,规范中发展,助力易学行业健康发展。 愿景:“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 为之中和

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最新动态 >

417 +1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
韩名禹对话倪可老师:以艺术为桥,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流动
本文编辑:韩名禹  添加时间:2025-10-04
“禹您同行”栏目这次见到倪可老师,总觉得他身上有种“学者的严谨里藏着艺术家的灵动”——他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,也是国际居士联合会理事长,聊起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,没讲太多高深理论,反而从一部话剧的舞美设计说起,话里满是“让老智慧活在当下”的诚意。倪可老师这两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,就是把易学和风水智慧装进了艺术舞台。2025年6月,他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话剧《

“禹您同行”栏目这次见到倪可老师,总觉得他身上有种“学者的严谨里藏着艺术家的灵动”——他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,也是国际居士联合会理事长,聊起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,没讲太多高深理论,反而从一部话剧的舞美设计说起,话里满是“让老智慧活在当下”的诚意。

倪可老师

倪可老师这两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,就是把易学和风水智慧装进了艺术舞台。2025 年 6 月,他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话剧《男儿如山》做舞美设计,这部讲知青岁月的戏,被他用传统文化的巧思 “点亮” 了。他没硬塞符号,而是把《易经》里 “山” 的意象揉进剧情 —— 知青们扎根的黄土坡、心里的 “担当如山”,都通过舞台上的空间布局悄悄呼应。更特别的是,他还用上了 “四神兽格局” 的想法:舞台的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方向,借着布景和灯光,隐约透出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的方位感,观众看剧时可能没特意察觉,但会下意识觉得舞台特别 “稳”,这就是他想传递的传统文化空间哲学。


聊到舞美里的风水细节,倪可老师说得很实在:“不是要搞玄乎的,是想让传统文化悄悄融入体验。” 比如他加了 “玉带环腰” 的感觉 —— 舞台两侧用柔和的灯光带模拟 “水流环绕”,中间表演区留得开阔,就是 “堂局开阔” 的意思,既符合阳宅风水里 “聚气” 的想法,又让观众看剧时觉得视野舒服。演出后《宁夏日报》说这是 “以艺术唤醒集体记忆”,他倒觉得最开心的是有观众说 “看剧时莫名觉得心里踏实”,这说明传统文化的智慧真的通过艺术传达到了。

倪可老师

其实不止艺术,倪可老师一直都在找传统文化 “落地” 的办法。在学校讲课,他不会只念《易经》原文,而是结合现代管理讲 “阴阳平衡”—— 比如企业怎么平衡发展和稳扎稳打;出去做公益,也会教大家用简单的风水小知识调整生活,比如怎么摆书桌让学习工作更顺。他总说一句话:“真正的文化传承,不是博物馆式的陈列,而是让智慧在生活中流动。” 就像这次做舞美,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懂风水,而是想让观众在看剧的快乐里,不知不觉接住老祖宗的智慧。


从北大的讲台到宁夏的话剧舞台,倪可老师没给自己设限。他说现在还在琢磨 “艺术风水” 这个新方向,想看看传统文化还能和哪些艺术形式结合 —— 或许是画展,或许是音乐会。“只要能让更多人觉得传统文化有用、有趣,就值得试试。”

倪可老师

聊到最后,韩名禹忍不住说:“您这一路,从守着家学古籍,到把易学变成生活智慧,真是踏实。” 刘老师笑着说:“就是守着‘去伪存真’的本分,把老祖宗的智慧传好,让大家能用得上,就够了。” 这份不贪虚名、只重实在的态度,大概就是他能在易学领域走这么远的原因吧。

© 版权所有:中和堂易经研究院 黑ICP备2020004853号-1


© 版权所有:中和堂易经研究院 黑ICP备2020004853号-1


© 版权所有:中和堂易经研究院 黑ICP备202000485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