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正确的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,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,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血液。
——使命:发展中规范,规范中发展,助力易学行业健康发展。 愿景:“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 为之中和
院况介绍
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坚决拥护党的领导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,遵纪守法。坚持科学发展观,坚决抵制宣传封建迷信活动。正确的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,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,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血液。
中和堂易经研究院是易经学术交流,弘扬正能量易学文化,易经文化研究的平台。
更多简介 +研究院领导
第一条 本院致力于易经学术交流,弘扬正能量易学文化,易经文化研究的平台,推动广大群众正确认知易经文化。坚决抵制宣传封建迷信。挖掘民间德艺双馨的易经学者,助力易学行业健康发展。
第一章 总则
第一条 宗旨与使命
中和堂易经研究院以传承与弘扬中华易学文化为根本使命,倡导追求真理,客观实事求是,正确认知易经文化。的核心思想,致力于将《易经》的哲学智慧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,推动易学研究的科学化、规范化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、社会的和谐共生。
中和堂易经研究院成员的权利义务:(一)、参加本院的活动。(二)、获得本院的宣传。(三)、本院工作的提议权。(四)、加入自愿,退院自由。(五)、执行本院的决议。(六)、维护本院合法权益。(七)、遵守本院的章程、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。(八)、优先参与本院举办的各项活动。(九)、优先享受本院提供的各项服务。
一、阅读声明
在浏览本网站前,请仔细阅读以下的条款及条件。如您浏览本院网站,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下列条款及条件。
248
+1
天地位焉万物育焉
张永红,中天易学创始人,长期致力于中天易学(涵盖八字命理、奇门遁甲、风水堪舆、易卦预测)的研究与传播,同时推动三易文化(伏羲易、神农易、文王易)的国际交流,是集学术研究、实战应用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易学研究者。其个人及成果被载入《国际易学名人录》《世界名人录》《中华记忆:当代国学卓越人物大典》等权威典籍,弟子遍及全国。

核心身份:中天易学理论核心研究者与实践者,“命理生死应期尺”“万能应期尺” 创始人,四柱命理学研究者,现任文化和旅游部对外文化交流研究所执行所长。
研究方向:聚焦中天易学体系,涵盖八字命理(尤其生死应期判断)、奇门遁甲推演、风水堪舆实践、易卦预测应用,主张 “理论溯源与实战验证相结合”,推动易学实用化与标准化。
张永红的职务覆盖科研机构、国际及全国性行业组织、地方专项组织,具体如下:
文化和旅游部对外文化交流研究所执行所长
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院士
中国专业人才库考评中心专家顾问
中华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国学研究学者
世界风水学会顾问兼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(2014 年起)、荣誉主席
全球华人联合会国际中天易研究院院长
中国周易专家委员会名誉会长
中华木子兵法研究院荣誉院长(曾任副院长)
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学会荣誉主席
中国中天易研究院(香港注册)荣誉院长
中国风水堪舆研究院(香港注册)荣誉院长
中国风水家协会(香港注册)荣誉主席
山西晋中市周易学会荣誉主席
河南省易学春秋文化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
广东省周易研究会名誉会长(2009 年起)
安阳周易学会理事(2009 年起)
2016 年传统文化信宜会议荣誉主席
中华传统文化信阳论坛主席、高级顾问兼学术专家组成员

荣誉奖项(基于公开记录)
2002 年起,多次参与 “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”,现场实践八字生死应期判断;
2008 年,获 “国际十大易坛风水专家”“国际百名易学专家”“风水文化研究优秀工作者” 称号,被评为当时较年轻的 “易坛泰斗”,《中天易生死应期尺》获论文一等奖,同时获 “国际易学文化研究成果奖”(人与自然和谐国际易学论坛);
2009 年、2010-2011 年,多次获评 “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易学实战杰出人物”;
2014 年,获 “中华易学功勋人物” 称号,任世界风水学会荣誉主席、顾问;
2015 年,任中华传统文化普陀山论坛主席,获 “当代国学领军人物”“四柱命理学权威专家” 称号;
2020 年,获中华传统文化西湖论坛 “当代国学领军人物”“四柱命理学权威专家” 称号,及中华传统文化武夷山线上论坛一等奖;
2021 年,编入《中华记忆:当代国学卓越人物大典》,获 “当代国学卓越人物” 称号;
2023 年,再次获评 “易坛泰斗”;
2024-2025 年,被易学界认为是 “全国易学泰斗级人物(创新型)”。
学术与实践成果
创新工具:首创 “命理生死应期尺”“万能应期尺”,旨在解决传统命理中 “应期判断模糊” 的问题,为八字预测提供参考标准;
著作:著有《风水天机》《中天易学命理》等专著,系统阐述中天易学理论与实战方法;
文化传播:2008 年,其主导的 “中天易学报告会” 被列为 “第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” 议程(安阳易都举办),推动三易文化国际传播。
行业会议参与
2008-2015 年,连续八年以特邀贵宾(主席台就坐)身份出席 “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”,主持 “中天易学” 专场;
2008 年,作为特邀贵宾(主席台就坐)参与 “中华国际风水文化节(泰山论坛)”“人与自然和谐国际易学论坛(北京钓鱼台)”;
2013-2014 年,连续两届以特邀贵宾(主席台 C 位)出席 “全球易学名人峰会”(2013 年与邵伟华同列);
2016 年,作为特邀贵宾(主席台 C 位)参与 “国际易学名家祭拜伏羲大典”;
2025 年,参与 “2025 博鳌国学年会暨易学 AI 人工智能发展论坛”(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)。

媒体与正向价值传递
1989 年 11 月,在《光明日报》就《环境与教育的关系》发表观点;
2002 年秋季,接受《中国改革报》副主编专访,探讨《人类生活和生命延续》主题;
2006 年春季,在安阳有线电视台发表《易学的发展方向》一文;
2008 年 5 月,接受《经济日报》专访,在 “绿色健康人居与和谐社区建设高峰论坛” 分享风水文化研究成果;
2008 年 10 月,接受易学门户网站 “中易网”“易学名人访谈” 栏目专访,解读中天易学理论与应用。
弟子培养:弟子遍布海内外,涵盖易学研究、实战应用等领域,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;
行业规范:通过担任多个机构顾问及学术委员会职务,参与推动易学服务与研究的规范化,倡导 “去神秘化、重实战化”;
文化赋能:将易学与环境保护、社区建设等现代议题结合(如 2008 年参与 “环境保护与地产园林风水文化研讨会”),探索传统智慧的当代应用场景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