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专题报道 > 学者访谈 >
“禹您同行”栏目此次对话的王云亭老师,字普贤,号“传易”——这个名号不是随口取的,而是他深耕易学二十余载的初心写照。作为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副院长,他师从易学泰斗刘恒(清华大学EMBA国学导师),以“古今融合、知行合一”为治学风格,从卦象推演到企业咨询,从个人规划到品牌命名,每一步都围着“传易”二字转:既要把传统易学的精髓传下去,又要让它在现代生活里用得上。
王云亭老师的 “传易” 之路,是从 2008 年拜入刘恒门下开始真正扎根的。在那之前,他对易学的热爱多是 “零散的好奇”,而恩师倾囊相授的阴阳五行核心理论、《周易》经学要义,帮他把碎片化的知识串成了体系 —— 从怎么看懂卦象的推演逻辑,到怎么阐释易理的深层内涵,他一点点摸清了传统术数的 “根”。恩师著有《刘恒命理学》《六爻真髓透解》,他不仅通读钻研,还常对着案例琢磨 “怎么把古籍里的道理,变成现在能用的方法”,慢慢形成了 “以古为基、以今为用” 的学术思路,这也成了他后来 “传易” 的底气。
在术数研究上,王老师最特别的是 “多术贯通”—— 不是只钻一门,而是把梅花心易、奇门遁甲、四柱八字、六爻纳甲、大六壬这些传统预测学都学透,还深耕金锁玉关、八宅等风水流派,连姓名学、面相学也没落下。他说 “传易不能传得片面”,比如帮人看人生规划,会用八字定根基,再用梅花心易看当下机遇,最后结合面相里的 “心性特征” 给建议,多维度印证才放心;给企业做咨询,既用奇门遁甲分析市场趋势,又用风水理论调办公气场,甚至帮品牌起名时,还会把易学数理和现代品牌定位绑在一起 —— 有次给一个新消费品牌起名,既考虑了五行适配,又兼顾了 “好记、有文化” 的传播需求,最后方案既让客户满意,也透着易学的韵味。这种 “跨领域综合分析” 的本事,让他的 “传易” 不是空讲理论,而是能解决真问题。
“传易” 的核心,在王老师这里从来都是 “知行合一”。他最反感玄虚空谈,总说 “易学不是用来吹牛的,是要算得准、用得上”。给个人做流年运势指引,不会说 “模糊的吉凶”,而是结合八字和当下节点,讲清楚 “这段时间适合稳扎稳打,还是可以尝试新机会”;帮企业规避风险,会把易理转化成 “哪些领域要谨慎投入,哪些时机适合拓展” 的具体建议;调住宅风水时,也不搞 “摆个阵就改运” 的噱头,而是看户型、采光、动线,用 “天人合一” 的道理建议怎么摆家具、选颜色,让住着的人实实在在觉得舒服。就连健康调整,他也会把传统养生里的 “五行对应脏腑”,变成 “夏天多吃点属水的食材,少熬夜护肝气” 这样的现代建议,让易学离生活很近。
这些年,王老师一直守着 “传易” 的初心:既要把老祖宗的东西传对,又要让现代人能接受。他会花时间研究《周易》原典,确保自己讲的易理不跑偏;也会琢磨怎么用通俗的话解释 “六爻纳甲”,怎么把 “奇门遁甲” 的时空逻辑,变成企业做决策的参考工具。有人问他 “传易这么多年累吗”,他说:“看到有人因为我的建议,在人生岔路口选对了方向,看到企业用易理避开了风险,就觉得‘传易’这件事没白做。”
访谈尾声,韩名禹从 “禹您同行” 栏目的视角总结道:“您以‘传易’为号,既传了传统易学的根,也传了现代能用的法,这份‘守正又创新’很难得。” 王云亭老师回应:“‘传易’就是我的本分,把对的东西传下去,帮人解决点实际问题,这就够了。” 从栏目观察来看,这种 “不玩玄虚、只重实用” 的 “传易” 方式,恰是他能成为易学当代传承者代表的关键 —— 他让 “传易” 不是口号,而是落在每一次咨询、每一个建议里的实在行动。
上一篇:专访倪可老师:从五家经典中提炼普世智慧,推动本土文明复兴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