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院内要闻 >
184
+1
天地位焉万物育焉
在莆田涵江古厝群的青石板路上,肖金满常驻足于 “四水归堂” 的天井前,向身边的学生讲解:“你看这古厝的屋脊弧度、天井尺寸,藏着‘天圆地方’的易理;连门窗朝向,都暗合莆田‘妈祖诞辰’民俗中的‘顺气’逻辑 —— 易学从不是书本上的卦象,是咱莆阳人刻在生活里的智慧。” 这位土生土长的莆田易学文化学者,深耕易理三十余载,既从《周易本义》《葬书》中汲取经典养分,更扎根莆田古厝、民俗、海洋文化,形成 “以地域为根、以实用为要” 的易学研究风格,如今更以中和堂易经研究院莆田分院研究员的身份,让古老易理在妈祖故里的烟火气中焕发新生。

肖金满与易学的缘分,始于莆田农村的童年。祖父是村里懂 “厝宅理” 的老人,帮邻里选宅基地、看门窗朝向时,从不说 “算吉凶”,只讲 “顺地势、合节气”。幼时的肖金满总跟着祖父穿梭在古厝间,听他说 “前有照(池塘)、后有靠(小山),家宅稳”,看他用红绳丈量天井尺寸:“这‘四水归堂’的天井,得跟主人的八字五行配,水多了要补土,土旺了要留气口,就像咱莆田人种荔枝,得懂‘看土性、顺天时’。”
真正让他迷上易学的,是 16 岁那年的 “妈祖诞” 民俗。当时村里筹备妈祖巡游,祖父让他帮忙核对巡游路线,指着地图说:“路线得绕开‘冲煞’的路口,还要顺着‘气脉’走 —— 这跟《周易》‘曲则全’的理一样,走得顺,人心才齐。” 那次巡游后,肖金满翻出祖父藏的《周易》手抄本,对着古厝、民俗一点点对照,慢慢懂了:莆田的 “厝宅文化” 是易学的 “建筑版”,妈祖民俗是易学的 “生活版”,而这一切,都离不开 “天人合一” 的核心。
此后多年,他走遍莆田的湄洲岛、仙游古街、荔城老巷,收集 “古厝风水”“民俗易理” 案例,光是记录莆田不同乡镇的 “厝宅讲究”,就写满了 3 本笔记本 —— 这些带着莆阳烟火气的素材,成了他后来研究 “地域易学” 的珍贵根基。

“莆田的易学,得贴着‘海洋味’‘民俗味’走,不然就成了空架子。” 这是肖金满三十年来的核心实践理念。在他的易学服务中,总能看到鲜明的莆田地域特色:
帮莆田商户看店铺布局时,他会结合 “妈祖信仰” 中的 “顺海气” 逻辑 —— 比如开海鲜店,建议柜台朝向 “面海” 方向,既合 “纳财气” 的易理,又贴合莆田人 “靠海吃海” 的心理;给古厝修缮出方案时,他会严格遵循 “修旧如旧”,比如涵江某清代古厝的天井漏水,他不建议封盖,而是用 “五行调和” 思路:“天井是‘气口’,漏雨是‘水旺’,可在天井边缘种几株莆田本地的‘雀舌兰’(属木),木能泄水,还能保留古厝的韵味。”
在八字命理咨询中,他更懂莆田人的 “需求痛点”。莆田创业氛围浓,常有年轻人问 “要不要开工厂、做外贸”,他从不空谈 “财运”,而是结合莆田 “侨乡文化”“产业特色” 分析:“你的八字‘食伤旺’,适合做创意类外贸,比如莆田的鞋服设计;但‘财星弱’,得先从小单做起,像咱莆田人‘点滴积累’的经商传统,稳扎稳打才好。” 曾有位做红木家具的商户,纠结是否扩店,肖金满结合其八字与莆田 “红木产业带” 的趋势,建议 “先做线上展厅,再扩线下”,后来商户避开了疫情后的线下客流低谷,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 “红木电商”。
他还特别擅长从莆田民俗中解读易理。每年妈祖诞辰前,都有信众找他咨询 “祈福仪式” 的讲究,他会拆解 “三献礼” 中的易学逻辑:“‘初献’对应‘乾卦’,表敬天;‘亚献’对应‘坤卦’,表敬地;‘终献’对应‘家人卦’,表敬人 —— 这不是迷信,是‘天地人三才合一’的传统智慧。” 这种 “民俗 + 易理” 的解读,让莆田人觉得 “这道理跟咱平时的信仰贴得近”。
“传承易学,不是办高价班、讲玄空话,是要让莆田人觉得‘这东西能帮上忙’。” 作为中和堂易经研究院莆田分院的核心成员,肖金满的传承之路始终围着 “接地气” 转:
在莆田 “古厝保护” 项目中,他牵头编写《莆田古厝易理文化指南》,用通俗的莆田方言标注古厝的 “气口位置”“风水讲究”,比如 “厅堂的八仙桌要对着‘生门’,吃饭时才‘聚人气’”“厨房要在‘吉位’,煮出来的饭才‘养人’”,这本指南成了古厝讲解员、修缮工匠的 “手边书”,也让游客能看懂莆田古厝的 “易理密码”。
他还在莆田社区开设 “易学小讲堂”,每月一次,讲的都是莆田人关心的话题:“梅雨季节怎么调家居气场”“孩子升学怎么选书包颜色”“开莆田卤面馆怎么选店址”。有次在荔城社区讲课,他教大家 “选卤面馆要避开‘路冲’,门口最好有‘转角’,像咱莆田‘转弯遇福’的说法,既合易理,又能聚客流”,课后有位摊主照着调整,生意果然好了不少。
针对莆田的年轻创业者,他还发起 “易理助创” 公益活动:免费为初创者做 “行业适配” 分析,结合八字与莆田产业特色,推荐 “鞋服外贸”“红木小件”“妈祖文创” 等适合的方向;教他们 “办公室布局小技巧”,比如 “财务室要在‘财位’,且门不能对厕所”“样品间要‘亮堂’,合‘显财气’的理”。至今,他已帮 20 多位莆田年轻人理清创业思路,有人说:“肖老师讲的不是玄学,是咱莆田人经商的‘老道理’,听得懂、用得上。”

“现在年轻人觉得易学‘老土’,是因为没人用他们能懂的话讲。” 肖金满从不排斥现代传播方式,他在短视频平台开了 “肖老师聊莆阳易理” 账号,每期用 5 分钟讲一个莆田生活场景:“古厝天井的‘四水归堂’怎么对应八字五行”“妈祖诞巡游路线的‘易理逻辑’”“莆田人‘做岁’时的‘方位讲究’”,视频里常有他在古厝、妈祖庙前讲解的画面,说话带着亲切的莆田口音,单条最高播放量超 200 万。
有年轻人问他 “现在都讲科学,还需要学易理吗”,他笑着举了个例子:“咱莆田人种龙眼,要选‘背风向阳’的地块,这是‘顺气’的易理,也是科学的种植规律;就像易理里的‘阴阳平衡’,跟现代健康理念‘劳逸结合’是一个意思 —— 它不是要你信‘命’,是要你懂‘规律’,顺着规律走,日子才顺。”
在今年莆田易学文化论坛上,肖金满说:“莆田的易学,是跟妈祖文化、海洋文化、古厝文化长在一起的。我要做的,就是把这根‘文化线’理清楚,让咱莆田人知道,老祖宗传下来的易理,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旧书,是能帮咱过日子、干事业的智慧。”
如今,肖金满仍常带着那本翻旧的《周易》手抄本,穿梭在莆田的古厝与街巷。湄洲岛的海风里,他会给游客讲 “妈祖庙的‘坐向’与‘海风’的关系”;涵江古厝的天井旁,他会教学生 “用手机测日照,对应‘阳气’的易理”—— 在他看来,易学的传承,从来不是 “复古”,而是 “让古老智慧跟上莆阳人的新生活”。这,也是 “禹您同行” 栏目推荐他的理由: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,他用莆阳人的方式,让易理活成了有温度、有烟火的生活哲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