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最新动态 >
为探寻易道文化与传统医学的融合密码,挖掘非遗技艺的当代生命力,“禹您同行” 栏目负责人韩名禹,特别邀请本期核心访谈嘉宾 —— 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副院长、曲阜市道教协会会长,道号 “静谦” 的高静谦道长(生于山东曲阜,现主理曲阜霄霞祠),围绕 “道脉传承、非遗活化、济世实践” 展开深度交流。二人聚焦其横跨道医、易学、文物保护的多元经历,探讨传统智慧如何通过技艺传承与公益行动扎根现代,以下为本次访谈的核心内容总结。
谈及文化传承的起点,高静谦道长坦言,自己的根基源于三重积淀:家族传承、名师引路与系统研学。作为道医世家后人,他自幼跟随外祖父研习武当心法、针灸与祝由秘术,《道德经》《周易》等经典伴随成长,早早埋下 “易道医同源” 的认知种子。
道脉修行上,他的足迹清晰而坚定:2005 年于泰山灵应宫皈依道教,2009 年拜济宁道教协会会长明高媛为师获道名 “高嗣谦”,2012 年完成全真派冠巾仪轨,2015 年再拜山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尹清钧为师,得赐道名 “高静谦”,确立 “静修谦德” 的修持准则。学术深造上,他从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起步,后获上海宏教学院硕士学位,2022 年更拜国医大师李佃贵为师,实现道医理论与现代中医的深度衔接。这种 “家学 + 道统 + 学院” 的三重积淀,让他形成 “以易明理、以道修身、以医济世” 的独特传承路径,而曲阜深厚的儒家与道家文化交融氛围,更滋养了他对传统文明的深层认知。
作为全真龙门暗派四十代高功法师,高静谦道长的核心实践是让传统技艺 “活在当下”,其行动覆盖非遗传承、文物修复、公益服务等多个维度,且深度扎根曲阜地域文化:
道医诊疗:非遗技艺的生活化落地:他传承的 “高氏鬼门十三针”(源自清代御医高氏家族)2023 年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作为高级中医诊疗师,他将这一秘术与现代神经科学理论结合,形成 “针法 - 心理 - 道医” 三位一体诊疗体系,针对失眠、焦虑等现代病症提供特色诊疗,同时在曲阜开设道医养生馆,让针灸、祝由等传统技法走进普通民众生活。
文化修复:曲阜遗产的当代守护:2016 年起,他牵头向文物局申请修复泰山行宫曲阜霄霞祠,耗时数年组织募资、规划与施工,用实际行动践行 “文物是文化根脉” 的理念 —— 如今霄霞祠不仅恢复历史风貌,更成为曲阜道文化传播、道教音乐科仪展演与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,让本地传统文脉得以延续。
公益济世:道教精神的躬身践行:疫情期间,他带领曲阜霄霞祠弟子捐款捐物,用无人机为曲阜社区、学校消毒;每年重阳节与春节,联合曲阜本地公益组织走访尼山镇、石门山镇等 8 个乡镇的 60 余户困境家庭,开展 “送福到家” 慰问活动,将道教 “济世利人” 的精神转化为看得见的温暖,融入曲阜民生。
学术转化:传统智慧的现代赋能:作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三聘专家(传统中医学课题客座教授、道教文化领域首席客座教授、道教文化传承大使),他主导 “道教文化与企业管理” 课题,将 “道法自然”“阴阳平衡” 理念转化为现代管理方法论;同时以加拿大中华易经风水学院讲师身份,向海外传递融合曲阜文化基因的易道医智慧。
在推动传统文化规范化发展中,高静谦道长的多重身份彰显责任与认可,且与曲阜地域发展深度绑定:
职务层面,他身兼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国道医协会副会长、中国周易协会山东分会副会长、曲阜市道教协会会长、曲阜霄霞祠监院等职,既牵头研究院的易道医融合研究,又统筹曲阜本地道教文化传播、行业交流与文物保护工作,成为齐鲁道教界 “承上启下” 的关键力量。
荣誉层面,他不仅是道教符箓文化、道教音乐科仪、高氏鬼门十三针三项非遗的传承人,更入选 “当代国学文化杰出成就人物”,获聘 “道教文化传承大使”,其结合曲阜地域特色的道医与易学成果,多次在全国性论坛引发关注,成为业内 “术德兼修” 的典范。
谈及担任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副院长的使命,高静谦道长表示,这与他 “静修谦德” 的道号、曲阜 “圣人故里” 的文化滋养一脉相承:“传承不是守旧,而是让老祖宗的智慧解决当下的问题,尤其要让曲阜的传统文脉活起来。” 他始终坚持三点准则:一是 “守正”,深耕《周易》象数理论与道教宇宙观,拒绝易学与道医的神秘化解读,还原传统智慧的本真;二是 “活化”,将非遗技艺、道医理论转化为诊疗、养生、管理等实用服务,让文化贴近生活;三是 “济世”,以公益行动让文化传承充满温度,扎根民生。
他特别提到,“易道医从来不是孤立的,更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滋养”:曲阜的儒家 “仁爱” 与道家 “济世” 精神交融,让他更深刻理解 “为大众服务” 的内核 —— 易学提供认知世界的逻辑,道教赋予修身济世的初心,医学给出解决问题的工具,三者融合再结合地域文化特色,才能真正让传统智慧焕发当代价值。这一理念与中和堂 “弘扬正统文化” 的初心高度契合,也成为他推动研究院学术与实践融合的核心思路。
“禹您同行” 栏目负责人韩名禹在访谈结尾表示,高静谦老师以曲阜文化为根、以道脉为基、以非遗为技、以公益为心,将易道医智慧转化为文化修复与民生服务的实践,既展现了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,也为 “地域文化 + 传统智慧” 的传承提供了 “修持 + 济世” 的新范式;高静谦道长则期待以中和堂为平台,让更多人了解融合曲阜文脉的非遗技艺魅力,让易道医文化成为滋养现代生活的 “活态智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