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专题报道 > 专题报道 >
在福建莆田涵江区江口镇丰山村霞霄自然村的老宅里,一本被翻得卷边的《周易》静静躺在案头,旁边是磨损的罗盘与刻刀 —— 这是肖金满与易经文化相伴半生的见证。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易学传人,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易经文化的传承与实践,让古老智慧在莆田的沃土上生生不息。
一、乡土孕育的易学情缘:从民间艺人到易学深耕者
1956 年,肖金满出生于莆田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,家中兄弟姊妹十一人,他排行第九。这片浸润着闽南传统文化的土地,赋予了他对民间技艺的敏锐感知。自幼酷爱周易文化的他,不仅自学画画、雕刻、泥塑,更在乡土生活中埋下了探索易经的种子。
为了让易经文化落地生根,他创办《中国民间金满艺术社》,将易学符号融入雕刻、泥塑作品中,让抽象的阴阳五行化作可见可触的艺术形态。那些驰名中外的 "八卦浮雕屏风" 等作品,既是民间艺术的瑰宝,更是他传播易经文化的独特载体。正是这份从乡土中生长出的实践精神,让他日后在易学研究中始终坚持 "以形为体,理气为用",拒绝空谈玄虚。
二、立足莆田,辐射四海:用实践诠释易经的当代价值
作为土生土长的莆田人,肖金满始终将家乡作为传承易经文化的根基。他担任莆田市易学研究会副会长、易学专家,牵头成立 "中国民间金满地理风水研讨中心",为本地民众提供住宅立向、工厂排布、文星择日等风水咨询服务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易经智慧与生活的关联。
在莆田的城乡之间,留下了他无数勘察的足迹:为老宅调整开门方位以聚气纳福,为乡村祠堂规划布局以承续文脉,为工业园区设计排布以促发展顺民心。这些扎根本土的实践,让莆田百姓真切感受到易经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古籍文字,而是能指导生活、趋吉避凶的实用智慧。
同时,他的影响力从莆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三十多年来,他受邀前往澳大利亚、美国、东南亚各国及国内数十个城市勘察风水、交流学术,但无论走多远,莆田始终是他的 "易学根据地"。他将在各地积累的经验带回家乡,结合莆田的地域文化与建筑特色,形成更具地方适应性的易学应用体系,让易经文化在本土土壤中焕发更强生命力。
三、德艺双馨的传承之道:让易经文化薪火相传
肖金满的传承之道,首先在于 "以德立身"。他出身贫寒却始终秉持 "行善助人,惜爱众生" 的信念,为困难家庭免费提供风水指导,用易经智慧抚慰人心。在莆田民间,流传着许多他通过风水调整帮助家庭化解矛盾、助力学子学业进步的故事,这些善举让易经文化与 "立德、行善、大爱" 的莆田精神相融合。
其次,他注重 "以理服人"。三十多年来,他遍访名师、参加台湾天机派风水研讨会等学术交流,博采众家之长,形成 "形理互补兼备" 的学术体系,并将其融入《周易名家百科》《全球周易名人大典》等典籍的编撰中。
如今,虽已年过花甲,肖金满仍坚守在莆田的工作室里,每日研读《周易》,接待来访的民众与学子。他的弟子中,既有土生土长的莆田青年,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求学者,他们带着从莆田学到的易经智慧,将这份文化传承播向更远方。
从霞霄自然村的少年到享誉中外的易学专家,肖金满的一生都与莆田这片土地紧密相连。他以毕生心血证明:易经文化的传承,不在庙堂之高,而在市井之间;不在空谈玄论,而在躬身实践。在莆田的街巷与田埂间,他用脚步丈量着易经的智慧,用匠心守护着文化的根脉,让千年易道在乡土中永葆生机。
上一篇: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创新易学应用实践—记易学专家肖才洪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