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坚决拥护党的领导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,遵纪守法。坚持科学发展观,坚决抵制宣传封建迷信活动。

——正确的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,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,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血液。

宗旨:倡导追求真理,客观实事求是,正确认知易经文化。 目标:挖掘民间德艺双馨的易经学者,不断创新,不断进步。

——使命:发展中规范,规范中发展,助力易学行业健康发展。 愿景:“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 为之中和

首页 > 专题报道 > 专题报道 >

250 +1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
秦万峰:吾道一以贯之,守易经本真传智慧火种
本文编辑:中和堂易经  添加时间:2025-08-06
钻研易学数十载,越深入越觉《易经》如深潭照影,表面是卦象爻辞的纹路,底下藏的是古人观天地、察人事的通透智慧。世人多将其与玄虚挂钩,实则大谬——它从不是预测未来的谶语,而是教人体悟规律、安身立命的哲学。作为易学研究者,我常想,传承这门学问,最紧要的不是炫技式的“断事”,而是守住本真,让这份智慧能实实在在滋养现世。在我看来,学易先需“破执”。不少人入门便求“速成

钻研易学数十载,越深入越觉《易经》如深潭照影,表面是卦象爻辞的纹路,底下藏的是古人观天地、察人事的通透智慧。世人多将其与玄虚挂钩,实则大谬 —— 它从不是预测未来的谶语,而是教人体悟规律、安身立命的哲学。作为易学研究者,我常想,传承这门学问,最紧要的不是炫技式的 “断事”,而是守住本真,让这份智慧能实实在在滋养现世。

秦万峰

在我看来,学易先需 “破执”。不少人入门便求 “速成”,执着于奇技淫巧,反倒离了根本。我研习时总从原典入手,逐字琢磨 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 的辩证,体悟 “生生之谓易” 的生机 —— 这些才是易经的骨架。剥离后世附会的神秘色彩,它讲的无非是 “变与不变”:四时更迭是变,因果循环是不变;人事浮沉是变,天道酬勤是不变。让学习者先明此理,方能避免误入 “迷信” 的歧途。

秦万峰

再者,传易贵于 “应时”。易经讲 “变通者,趋时也”,再好的智慧若不能对接当下,便成了故纸堆里的文字。我解读卦象时,从不用古语故作高深,反倒爱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场景:年轻人职场困境,可从 “乾卦” 六爻看成长进阶的节奏;家庭关系调和,能借 “家人卦” 悟 “严君慈母” 的平衡之道。不是要把易经改造成 “现代手册”,而是想让它像老祖宗留下的罗盘,在时代的迷雾里,仍能指给人辨向的思路。

秦万峰

传播时更要 “守拙”。如今有些同行把易学包装成 “改命神器”,动辄谈 “逆天改运”,这是对文化的轻慢。我始终觉得,易经的力量在于 “启示” 而非 “操控”:它告诉你 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”,是劝人修德;提醒 “亢龙有悔”,是教人知止。我与人交流从不夸大其词,只说 “这是古人的经验,你可参考着活”。真诚比玄妙更有力量,唯有如此,才能让大众放下对易经的戒备,真正愿意走近它、理解它。

秦万峰

于我而言,这门学问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:晨起读卦是与古人对话,静坐悟理是与自己和解,与人论道是与同道同行。我从没想过要做什么 “大师”,不过是守着 “以经解经,以用证经” 的本分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把易经里的通透、平和、坚韧,像火种一样递给愿意接的人。

文化传承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,而是涓滴成河的坚守。我愿做那滴水流,带着易经的本真,慢慢浸润现世的土壤 —— 毕竟,真正的智慧,从不怕时光打磨,只怕被人心浮躁所遮蔽。

© 版权所有:中和堂易经研究院 黑ICP备2020004853号-1


© 版权所有:中和堂易经研究院 黑ICP备2020004853号-1


© 版权所有:中和堂易经研究院 黑ICP备202000485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