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院内要闻 >
337
+1
天地位焉万物育焉
清晨的阳光洒在曲阜霄霞祠的朱红院墙与灰瓦上,这座经修复后重焕生机的明代道观,是高静谦日常工作的重要场所。作为曲阜市道教协会会长、霄霞祠监院,同时也是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副院长,他身着符合全真龙门暗派规制的道袍,正梳理着当日的工作:道医养生馆的诊疗安排、道教科仪的筹备细节,以及非遗技艺传承的相关事宜。他的身份里,还藏着 “道教符箓文化”“道教音乐科仪”“高氏鬼门十三针” 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印记,每一份职责,都与曲阜深厚的传统文化脉络紧密相连。

1985 年,高静谦出生于曲阜本地,这片孕育了儒家文化、也滋养着道易思想的土地,赋予他天然的文化亲近感。家族传承的 “高氏鬼门十三针” 源自清代御医,是刻在他成长记忆里的文化符号 —— 这门传统医技,成为他后来深耕道医领域的起点。为系统夯实学识,他前往上海宏教学院攻读硕士学位,在现代学术训练中钻研《道德经》《周易》等经典,同时接触神经科学等现代学科知识。这段求学经历,让他跳出单一的传统技艺传承,形成 “传统理论 + 现代科学” 的认知框架,也为日后将 “高氏鬼门十三针” 与现代诊疗理念结合埋下伏笔。

2018 年前后,高静谦回到曲阜,着手推进家族传承技艺的系统化整理与活化。他逐页校勘祖父留下的 “高氏鬼门十三针” 针谱,结合临床实践验证技法的实用性,同时尝试融入现代神经科学对失眠、焦虑等病症的研究成果,构建起 “针法 - 心理 - 道医” 三位一体的诊疗思路。2023 年,“高氏鬼门十三针” 正式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同年,他在曲阜老城区开设道医养生馆,将这门非遗技艺从家族传承推向生活化应用,为有需求的民众提供特色诊疗服务,让传统医技真正走进当代生活。

在道医实践之外,高静谦始终致力于 “易道同源” 理念的研究与转化。作为中国周易协会山东分会副会长,他主导 “道教文化与企业管理” 相关课题,将《周易》的象数逻辑与道教 “道法自然”“阴阳平衡” 的宇宙观相结合,探索传统智慧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路径。例如,他依据 “睽卦”“异中求同” 的易理,为企业分析差异化竞争策略;通过解读团队成员的五行属性对应关系,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。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被纳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重点项目,还通过他在加拿大中华易经风水学院的授课,向海外传递中国传统管理智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