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院内要闻 >
杭州西子湖畔,翁知宜与易学的缘分,是刻进家族基因的传承。作为风水命理第四代传承人,她生于易学世家,家学渊源与天赋灵犀交织,让古老易理在她身上既葆有传统底色,又因跨文化视野而焕发新韵。
翁知宜的童年,是在祖父推演卦象、父亲转动罗盘的场景中度过的。家中珍藏的《梅花易数》《阳宅十书》等古籍,是她的启蒙读物;长辈们探讨 “藏风聚气”“五行生克” 的絮语,潜移默化间在她心中播下易学的种子。这份家学不仅赋予她扎实的传统功底,更让她早早领悟:易学从不是玄虚的 “秘术”,而是解读环境与人生的智慧体系 —— 祖父言 “风水是环境的语言”,父亲说 “命理是人生的参照坐标”,这些认知成了她传承的根基。
少时的翁知宜便显露出钻研力,除精研黄老之学与周易占卜,更将目光延伸至政经史哲领域。她尝试以 “乾卦九五爻” 剖析历史人物格局,用 “否极泰来” 思辨经济周期,这种 “以易解万物” 的思维,为后来的跨学科探索埋下伏笔。古老的罗盘与泛黄典籍,见证着她对传统文化的赤诚,也预示她将走出融古通今的道路。
青年时期,翁知宜远赴美邦,在雪城大学研习西方哲学与宗教。置身不同文明的学术场域,她以全球视野重新审视东方易学,让《易经》哲思与现代科学、西方思想碰撞出火花:将《周易》“元亨利贞” 与亚里士多德 “四因说” 对照,发现两者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暗合;研究荣格 “集体潜意识” 时,联想到《易经》“天人感应” 的整体观…… 这些跨文化思考,让她对易学的普世价值有了更深体悟。
留学时,她留意到西方建筑与中国风水的共通性 ——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螺旋结构暗合 “气之循环”,流水别墅的 “有机建筑” 理念呼应 “天人合一”。这种发现让她坚信,易学可成为东西方文化对话的纽带。归国后,她又拜师周易学教授谭德贵、易经学院院长刘恒等名师,在《奇门遁甲》《六爻》等传统领域深耕,更坚定 “以现代视角诠释传统智慧” 的信念。
多年来,翁知宜潜心将易理转化为现代生活的实用指南。在命理研究中,她摒弃 “宿命论” 误区,将八字视为 “人生的初始参照”,强调 “命由己造,运在人为”;在风水实践里,她聚焦 “空间与能量的平衡”,为杭州来福士广场办公空间规划建言,依 “九宫飞星” 与办公心理学,建议创意部门居 “生气位” 激灵感、财务部门落 “伏位” 保稳定;为科技企业选址时,结合地块 “龙穴砂水” 与城市发展规划预判价值…… 这些实践,让易学从 “神秘符号” 变成指导生活的工具。
她始终认为,传承易学不是守着古籍故步自封,而是要用古老智慧回应现代问题。于是,她专注构建易学的现代诠释体系,让更多人从易理中汲取面对当下的力量。
如今,翁知宜一边着手整理家族传承的易学秘本,计划以《四代人的易理对话》记录家族四代对易理的思考与实践;一边与国际团队携手,尝试将《易经》哲学思想融入青少年哲学启蒙,希望在全球化时代,让这份东方智慧滋养更多年轻心灵。
站在西子湖畔,看古今建筑在水光中相映,翁知宜深知传承者的使命:既要守护好家族四代的易学薪火,更要让这份千年文脉,在跨文化对话与现代生活的照映中,持续焕发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