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通知公告 >
269
+1
天地位焉万物育焉
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始终以 “寻访民间德艺双馨易贤、弘扬正统易学正道” 为根本使命,长期深耕民间易学传承沃土,致力于发掘兼具深厚学术积淀、扎实实战能力与正向价值追求的学者,为传统易学的规范化研究、实用化应用与国际化传播凝聚核心力量。此前,研究院在梳理民间易学学术脉络时,被张永红老师(中天易学创始人)深耕易学数十年的坚守、“去神秘化、重实战化” 的理念深深触动 —— 其以民间学者之姿开创中天易学体系,却始终扎根实战、心系传承,与研究院 “破迷开悟、以易惠民” 的初心高度契合。为此,研究院团队与张永红老师展开多轮深入交谈,反复阐释 “汇聚民间智慧、共推易学正道传承” 的发展愿景,最终以诚意与理念共鸣赢得认可,正式聘任张永红老师为我院学术顾问,为易学学术建设注入 “民间学术领军者” 的强劲力量。

张永红老师的 “艺”,是数十年深耕铸就的学术与实战硬实力,恰是研究院 “寻贤” 标准中 “专业精深” 的典范。作为从民间成长起来的易学学者,他以 “理论创新 + 实战验证” 为核心,构建起独树一帜的学术体系:创立中天易学,系统涵盖八字命理、奇门遁甲、风水堪舆、易卦预测四大领域,尤其在八字命理中攻克 “应期判断模糊” 的行业痛点,首创 “命理生死应期尺”“万能应期尺”,为传统命理预测提供可参考的标准化工具;著有《风水天机》《中天易学命理》等专著,将民间易学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理论,其成果被载入《国际易学名人录》《世界名人录》等权威典籍,足见学术认可度。实战中,他自 2002 年起便多次在 “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” 现场演示八字生死应期判断,2008 年更在 “人与自然和谐国际易学论坛” 等高端场合分享风水研究成果,从民间宅邸布局到国际学术交流,始终以 “精准、务实” 的表现打破对 “民间学者” 的认知局限,这种 “源于民间、高于民间” 的学术实力,与研究院 “发掘民间易贤价值” 的初衷高度契合。

而张永红老师的 “德”,则藏在他 “弘道惠民、规范行业” 的责任担当里,与研究院 “弘正道” 的追求深度共鸣。他虽被誉为 “易坛泰斗”,却始终以 “民间传承者” 自居,拒绝玄虚空谈,坚持 “易学是规律学,非宿命论”:在行业规范上,通过担任世界风水学会荣誉主席、中国周易专家委员会名誉会长等职务,积极推动易学服务 “去神秘化、重实战化”,为民间易学从业者树立专业标杆;在文化传播上,1989 年便在《光明日报》发表《环境与教育的关系》相关观点,2002 年接受《中国改革报》专访探讨生命议题,2008 年更是走进《经济日报》分享 “绿色健康人居” 研究,用权威媒体平台传递易学正向价值;在人才培养上,他弟子遍布海内外,不藏私、不搞门派壁垒,将中天易学精髓倾囊相授,为民间易学传承输送大批专业人才,这份 “开放、利他” 的胸怀,正是 “德艺双馨” 民间易贤的核心特质。

更难得的是,张永红老师始终以 “民间学者” 的视角连接传统与现代、本土与国际:他推动三易文化(伏羲易、神农易、文王易)的国际交流,2008 年将 “中天易学报告会” 纳入 “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” 议程;2025 年还参与 “博鳌国学年会暨易学 AI 人工智能发展论坛”,探索易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可能;同时,他关注易学的社会赋能,2008 年参与 “环境保护与地产园林风水文化研讨会”,将民间风水智慧与环保、社区建设结合,让易学真正服务于当代民生。这种 “扎根民间却不局限于民间” 的视野,与研究院 “让民间易贤智慧走向更广阔舞台” 的目标完全一致。

中和堂易经研究院负责人表示,此次经多轮沟通赢得张永红老师认可并聘任其为学术顾问,既是对研究院 “寻民间易贤、弘易学正道” 理念的肯定,更是为我院学术体系建设注入了 “民间学术深度”。未来,研究院将全力支持张永红老师发挥学术优势,参与中天易学理论的深化研究、易学实战案例的标准化梳理,共同推动民间易学智慧的正统化传播,让 “德艺双馨” 的民间易贤力量,成为弘扬易学正道的重要支撑。
